全世界唯一一艘维修时间超过服役时间的航母,您见过吗?那就是俄罗斯的“库兹涅佐夫号”。它的维修过程,仿佛一场惨烈的灾难,历时长达八年,耗资高达600亿卢布。最终,这艘曾经的荣耀舰不仅没有复原,反而成了“钢铁废墟”。舰员甚至在2023年被解散,仿佛一场难以收场的悲剧。
从沉船坞到连环火灾,再到电缆烧毁、锅炉失修,这艘航母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。原本寄托着“重返远洋”的希望,如今连舰体的甲板上都出现了大洞,堪称是历史的笑柄。那么,这艘曾经的“荣耀舰”,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全球最贵的废铁的呢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2017年2月,俄罗斯唯一的航母“库兹涅佐夫号”正式入厂维修,地点选在摩尔曼斯克的第35修造船厂。此次维修被视为自服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升级,官方原本计划花费600亿卢布,预计到2021年就能让航母焕然一新,重返海上。然而,问题从维修开始不久便接踵而至。
展开剩余79%2018年10月30日,俄罗斯唯一的浮船坞——PD-50,突然沉没。而不幸的是,正好这座船坞就是“库兹涅佐夫号”的维修平台。PD-50是苏联时期建造的,长330米、宽67米,事故发生时,船坞压在航母的甲板上,造成一个20平方米的大洞。尽管厂方轻描淡写地称其“微不足道”,但维修人员透露,修补这个洞竟然花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。
更为不幸的是,2019年12月12日,库舰再次发生了大火。火源来自第二动力舱,施工时的焊接不慎引燃了油污,火势蔓延超过20小时。此次火灾造成一名维修工人丧生,另有12人因吸入毒烟送医。火灾过后,舰体受损严重,甚至烧穿了两层甲板。修复费用飙升至800亿卢布,但尽管如此,俄罗斯国防部依然坚持要继续修复。
2022年,船厂经历了三次管理班子的更替,仍未能完成修复任务。俄罗斯联邦安全局(FSB)对船厂进行了突袭检查,发现了账目混乱、管理失控等严重问题,船厂负责人被当场带走,工程现场也因此停工。原计划的“全面升级”变成了“暂停施工”。到2023年年中,库舰的维修进度依然停滞不前,原定交付的时间再次推迟至2024年末。实际上,这项原本应该在四年内完成的工程,已经拖延到了第七年,而最为讽刺的是,舰体的油漆工作依旧没有完成。
然而,最让人感到困惑的并不仅仅是维修进度的迟缓,还有资金的去向。库舰的维修过程中,除了沉船坞事故和火灾,还有一连串的故障。作为一艘1985年就开始服役的航母,“库兹涅佐夫号”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患上了“中年病”。它每次出海,几乎都伴随着锅炉故障、冒黑烟、甲板滴油等问题。锅炉是航母的“心脏”,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。原本计划在此次维修时更换动力模块,但在拆解工作开始后便陷入瘫痪。
2021年夏天,俄罗斯媒体曝光了库舰的维修现场照片,舰体钢板脱落、设备锈迹斑斑,部分舱室甚至用木板临时封堵。舰桥的导航设备大多还是上世纪的老旧设备,很多零件已经停产,维修人员不得不“就地拼接”,甚至有些部件是用乌克兰时期的图纸进行修复的。
2022年12月,库舰再次发生火灾,这次火灾发生在指挥中心舱段,这是一个高压保密区,损失至今没有公开。根据施工人员透露,主电缆线束完全烧毁,意味着舰上的核心电力分配系统必须重新建设,单单这一部分的修复费用就接近30亿卢布。火灾频发的背后,正是维修人员培训断档。许多电焊工和管道工是临时转岗的,他们并不熟悉这艘老旧的苏联时代的舰艇,导致了大量的操作失误。根据2023年的审计报告,整个维修项目中,仅有12名“合格的高级技师”,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6岁。
外部环境的压力也让局势更加严峻。2022年,俄乌冲突全面爆发,俄罗斯的军费大部分转向了陆军和航空领域,导致海军的预算大幅削减。库舰的维修预算因此被压缩了50%,一线员工的工资更是连续三个月未能发放。维修进度停滞不前,船厂也陷入了“有岗无活、有图无料”的状态。
最终,库舰的维修资金超出了原计划,账目漏洞暴露无遗。2023年5月,FSB发布的专项通报指出,第35船厂内部存在“重大账目漏洞”。原定的600亿卢布维修费用,实际支出却已经超过了800亿卢布,然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资产清单。更离谱的是,一些采购项目竟然没有合同、没有发票,甚至出现了“高管奖酬”的情况。2019至2022年间,船厂8名高管年均奖金超过3600万卢布。
2023年8月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,库兹涅佐夫号的舰员已全部解编,整个航母编队的作战指挥、飞行管制和舰载机操作人员都被重新调岗或转训。与此同时,舰载的苏-33和米格-29K舰载机也从飞行计划中退出,转交给空军管理。意味着,这艘曾经象征着苏联海军荣耀的航母,已经彻底“停摆”。
如今,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账目和进度问题一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而这个悲剧的背后,正是现代化海军建设所需的底层工业基础和体系化管理能力的缺失。在东方,一些国家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,早已走在了前面,避免了这种“花钱砸锅”的困境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公司排名前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